新闻资讯
园林规划设计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5-03-05来源:作者:上海古都设计点击:125

园林规划设计考试是风景园林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的广泛内容。为了帮生更好地准备考试,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及答案、考试大纲、考试技巧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地规划是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包括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园林绿地设计是对某一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

夹景:当远景的水平方向视界很宽时,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让人从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

填空题

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六大原则:包括可达性、功能性、亲和性、系统性、全面性、艺术性。

城市绿地布局的基本形式:有块状均匀布局、散点状均匀布局、块状和散点状相结合、网状布局、环状布局、放射状布局。

判断题

园林的范围比绿地更广泛:错误。园林包括绿地,但不仅限于绿地。

中国古典园林以规则式为主:错误。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式为主,规则式为辅。

西南大学风景园林2024年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括风景园林历史、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造景等。

考试方式:采取主观题和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2024年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报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的考生需熟悉风景园林建筑的基理论,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考试方式:方案快题设计30分,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考前准备

总结图纸问题:分析之前所有图纸中的问题,制定对策。

熟悉考点画法:熟悉高差、滨水、保留等考点的相关画法,做到清晰熟练。

小图背诵:所有内容要达到完全背下来的地步,可以以最快的时间迅速画完。

考场高效提分

图量及要求:图纸严格画完,图纸表达规范,手绘表达清晰,设计合理。

抓住关键性考点: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设计结合当下景观热点,并对未来有预测性。

园林规划设计考试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包括基础理论、实际应用和设计技巧。通过系统的复习和重点的掌握,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考前准备和考场策略也非常重要,能够帮生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希望这些信息能帮生顺利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一些园林规划设计的经典案例分析:

1. 纽约中央公园:由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和卡尔·沃特斯设计,融合了自然美与城市功能,成为现代城市公园设计的典范。

2. 日本京都平等院凤凰堂:受禅宗思想影响,设计师通过巧妙布局,利用水景、石头和植物,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3. 法国凡尔赛宫园林:由勒诺特尔设计,以其对称性、几何形状和精致的花园布局著称,展示了17世纪欧洲园林艺术的巅峰。

4. 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旁的植物园:注重生态平衡,通过精心规划的植物配置,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接触自然、了解本土生态的场所。

5. 中国北京颐和园:利用昆明湖、万寿山等自然地貌,结合人工造景,创造出层次丰富、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艺术成就。

6.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申园:以江南传统园林为特色,融合自然与文化元素,设计出具有现代风格又不失传统韵味的园林空间。

7. 郑州碧沙岗公园“拆墙透绿”景观改造:通过拆除围墙,将公园绿地融入城市街道,创造出开放共享的城市绿地空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有效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1.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雨水收集与利用: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如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将雨水收集并用于园林灌溉、景观水体补给等,减少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依赖。

3. 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生态湿地、人工湿地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降解和净化,提高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

4.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选择耐旱、低耗水量的植物,尤其是乡土树种,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增强生态效益。

5. 智能监控与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智能灌溉系统和生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水量和设备运行状态,优化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率。

园林规划设计的新设计理念和技术主要包括:

1. 生态化设计: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倡导植物多样性,提倡自然循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水资源管理和废弃物处理等,创造出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景观。

2. 可持续发展设计:注重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建筑材料等,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自然资源,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3. 社会参与式设计:重视社会的参与,通过公众意见征集、居民讨论会等方式,将设计过程开放给社区居民参与,使他们能够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规划和设计提出意见,最终生成更加符合居民需求的设计方案。

4. 文化融合设计: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元素,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通过保留和恢复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

5. 科技应用设计: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提升设计水平和效果。无人机可以进行高空拍摄和勘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空间数据和分析,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规划空间,提高设计的效果和效率。

6. 多功能设计: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设计出具有多种功能的园林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